今年暑期,邹平市好生街道农家书屋成为当地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这些书屋不仅藏书丰富,更通过多元化服务,让乡村阅读焕发新活力。
近日,平原村农家书屋迎来了第一批小读者,六年级学生王子谦和同学们最近对《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很是入迷。“以前暑假只能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每天都来书屋看书、写作业,还能参加活动。”王子谦的母亲李女士说,“这已经是放暑假以来,孩子读的第二本书了。”
为丰富辖区内暑期文化生活,好生街道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结合“暑期防溺水”“护苗行动”等工作,开展“暑期读书会”“小小分享家”等活动,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
在好生街道乔家村的农家书屋,“滨滨学堂”正火热开展,“返乡大学生”的加入更是给活动注入了满满活力。“当听到今年社区招募‘滨滨学堂’志愿者,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回报家乡。”就读于山东女子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一学生李俊洁表示。这支由6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每周固定时间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已累计辅导学生186人次。
今年来,针对部分书屋利用率低、功能单一等“旧疾”,好生街道积极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团、团妇儿童服务等资源,建立“一月一主题”计划活动机制,定期开展红色阅读、童心阅读、健康大讲堂等主题活动,打破农家书屋“单一使用”思维,显著提升书屋使用率与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好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举办6期30余场“农家书屋+”主题活动。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小米老师每周五定期来教授植物染技艺,阳光折射在蓝白相间的扎染作品上,映得孩子们的笑脸格外明亮。隔壁房间里陶小瓷老师的陶器展示架上,整齐摆放着孩子们制作的花朵水杯。
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涵盖各个年龄段。在贾庄村书屋,67岁的老党员刘建国正在研读《生态菜园搭建指南》。“书中自有黄金屋啊!有这些‘老师’指导,我能种不好我的小菜园嘛。”刘建国说这本书他已借阅多次,还推荐给了邻居。河北村书屋则成了“银发课堂”,72岁的退休教师周明自发组织起“读报小组”,为大家讲解时事政策。
“街道将继续拓展‘书屋+非遗’‘书屋+宣讲’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助力书屋建设,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文化阵地。”好生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宣传委员张韵竹表示。
傍晚时分,平原村书屋的灯光渐次亮起。王子谦和同学们刚结束“朗读者”活动,正踮脚把书放回原位。书架旁的活动预告板上的“七月绿签护新苗”字样,在晚风里透着温暖的期待。
通讯员 李沫莹 报道
般牛网配资,配资论坛官网登录入口,成都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