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外伶仃岛,
如碧波上的一枚翡翠,
它见证了烽烟中的铁血丹心,
也映照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昔日繁华,
如今它旧貌换新颜,
已成为令人倾心的“世外桃源”……
1977年的一天,珠海外伶仃岛海域,一群珠海渔民如往常般出海捕鱼,满舱鱼虾尽兴而归,却意外地发现这天的渔获里,竟然混杂着大大小小的“瓦缸”。经专家考证,此次渔民打捞上来的“瓦缸”均为广州经南海丝绸之路出口的唐朝瓷器,“小四耳缸及碗均套在大四耳缸内”,总量达12件之多。
9年之后,在外伶仃岛石涌湾,珠海文博工作者采集到一块看似寻常的陶片,陶片上纵刻“朱师所治”四个大字。研究者将其与先秦、东汉的字体比对后认为,其为西汉时期留存下来的陶器残片,是环珠江口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之一。
这些出土的陶片与瓷器证实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从广州启航,历南海、印度洋,云帆高挂,伶仃洋海域是船舶继路、商使交属、海外商货的重要一程。
从珠海市区出发,游船划开翡翠般的波浪,穿越港珠澳大桥,向着伶仃洋深处驶去。约80分钟航程,外伶仃岛的轮廓已浮现在烟波之上,如一枚遗落的翡翠。
这座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闻名的海岛,像一面可以透视历史的镜子,既映照出昔日海上丝绸之路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的景象,也将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凝聚在烟波浩渺的大洋内外。
1279年正月,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怒涛翻涌,阴沉的天空下,元军战舰如黑云压城般列阵破浪。
囚船在风浪中摇晃,船舱内,身戴镣铐的文天祥被咸腥的海风撕扯着须发,冰冷的铁链随船身起伏撞击舱板,发出沉闷的声响。
面对敌军的劝降,文天祥想起4年抗元孤旅的血火奔袭、赣江惶恐滩溃退的悲愤,以及此刻伶仃独囚的绝境,挥笔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
诗中的“零丁洋”即今日伶仃洋,孤悬于这片海域的外伶仃岛,也因此与文天祥的爱国气节一起名留青史。
事实上,外伶仃岛进入史册,要比大多数人想的更早。
在珠海博物馆,一块陶片被视为珍藏。这件文物在外伶仃岛石涌湾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是一件带釉弦纹罐残器,肩部刻隶书“朱师所治”四个字。
“经与先秦至东汉时期的字体比较,推断其出产年代为西汉。有专家认为‘朱师所治’是制陶工匠落款,可能是我国早期外销陶瓷的遗存。”珠海博物馆副馆长郭雁冰介绍。
除了这件汉代文物,外伶仃岛石涌湾还有夏商时期至南朝、唐宋、明清等遗物。其中,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物可辨别出来的为广东窑场、福建窑场、江西窑场、浙江窑场产品,以广东窑场产品居多。
“珠江口是‘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南来北往的船舶必经之处。外伶仃岛石涌湾遗址可能是海上贸易的补给点之一。”郭雁冰说,在这里发现“朱师所治”陶片及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物可辨者窑口众多不足为奇,这与其所处交通位置密不可分。
据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后,汉使穿越南海,进行官方海上贸易。外伶仃岛正处于这条航线的咽喉位置,古代商船常以岛上300多米的主峰为导航坐标。商船满载丝绸、黄金、釉陶器在此补给,经马六甲海峡驶向印度洋,而返程时运回的犀角、玳瑁、香料等异域珍宝亦需经此岛转运内陆。
及至唐宋,从广州启航、经伶仃、历南海,通过海上丝路输出陶瓷的盛况更加繁盛。
目击当时情景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装载出洋贩卖的陶瓷是采取“大小相套”,以减少体积的装运办法。这是唐代以来几百年积累经验的结果。1977年在珠江口外伶仃岛附近打捞到唐代的陶瓷,小四耳缸及碗均套在大四耳缸内。
在外伶仃海域意外打捞上来的一件件陶瓷,似乎也将岭南先民向海而生的场景,从历史的大洋深处打捞上岸,呈现于当世人的眼前。
从历史的尘烟中走出,外伶仃岛旧貌换新颜,成为令世人倾心的“世外桃源”。
早在清乾隆年间,岛上已有聚落,居民多为香港长洲岛流动渔民,进而形成村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伶仃岛基础建设也十分简陋:一个邮政所,一个招待所和一个小卖部,构成全岛“三个一”的简陋生活圈。
1990年,外伶仃岛首个客货码头建成,终结“一周两船”历史,开启旅游业序幕。随后,外伶仃旅游度假村、“外伶仃岛度假胜地”旅游标志塔、石尾咀沿海的“玉带环腰”旅游观光栈道等一系列旅游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站在外伶仃岛上眺望,一边是浩瀚无垠的海,一边是满目苍翠的山,十里长滩、古礁石群、农家渔村点缀其中,呼吸之间尽是大海的气息。
循着山路前行,1.4亿年火山运动和千万年的海浪侵蚀,将这里的每一块岩石化作千姿百态的“海上雕塑群”,演绎着“内力奠基、外力塑形”的地质传奇。
岛中更有一个宝藏打卡点——矿石湖,一汪湛蓝深邃的湖水,静静卧在山谷之中,宛如天然的翡翠玉石。
这座被时间细致雕琢的精致海岛,还是一个“生态”秘境。
岛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腹海雕,是翼展2米的“海上战斗机”,捕鱼俯冲的瞬间堪比动作大片。白翅浮鸥、极北柳莺、赤腹鹰、金头缝叶莺、白腰燕鸥和短嘴金丝燕等珍稀鸟类,为自然观察者们铺展了一本鲜活的鸟类图鉴。
从承载文天祥浩然正气的历史烽烟,到见证“海上丝路”千年航程的考古遗迹,再到蝶变为山海相映的“世外桃源”,这座遗世独立的翡翠之岛,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关于历史传承与自然馈赠的永恒故事。
7月24日,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携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策划,珠海格力集团特别支持的《踏浪伶仃 撷珠拾贝——“这是我的岛”》系列报道推出了最新一期报道《外伶仃岛:古瓷残片里的海丝印记》。
统筹/沈文金、吴志远
文/王韶江
图/钱文攀 朱泽辉 李建束 部分来源于珠海万山
制图/金阁
来源:南方日报 特别鸣谢:珠海格力集团
编辑/黄青芳责任编辑/田海三审/王近夏
般牛网配资,配资论坛官网登录入口,成都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